中国手机品牌全球化征程:56%市场份额背后的经营之道
中国手机品牌在2024年第四季度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56%的份额,创历史新高。这一成就离不开品牌出海战略的成功实施,以及“国补”政策等利好因素的刺激。然而,在全球化征程中,经营管理理念成为企业通往成功的关键。
惊人的创新能力和全产业链优势
中国手机品牌展现出惊人的创新能力和迭代速度。其在国内市场积累的成本管控能力、市场渗透战术、互联网渠道拓展和社群营销经验,使其在国际市场具备竞争优势。此外,拥有从设计研发到生产、物流、销售的全产业链,是其成本最低、产能最可靠的优势。
“Glocal”战略:全球化思维与本地化创新
许多中国手机品牌采用“Glocal”(全球本地化)战略,在全球化思维下进行本地化创新。例如,传音控股在非洲市场的成功,源于其产品、营销、渠道和业务模式的本地化创新,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。OPPO也高度重视全球本地化战略,积极融入当地文化,例如参与泰国泼水节、墨西哥亡灵节等当地活动,以建立信任感。
ESG: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
ESG(环境、社会与公司治理)已成为中国手机品牌出海的核心要素。践行ESG理念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,也对品牌形象和业务增长产生积极影响。例如,传音控股在埃塞俄比亚工厂本地员工占比达95%以上,并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,承担社会责任。OPPO在印尼也高度重视员工本地化,提升管理效率和市场理解。
长期主义与本地化经营:一体两面
长期主义是中国手机品牌出海的另一热词,与本地化经营密不可分。长期主义要求企业持续投入资源,在海外市场长期经营并承担社会责任;而本地化经营则要求企业在当地建立销售渠道、生产基地、品牌和人员团队等。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市场环境采取不同策略,在某些市场进行长期投资,在其他市场采取短期策略。
中国手机品牌需补足的三大短板
尽管取得显著成就,中国手机品牌仍需补足一些短板。首先,需要构建更完善的文化体系,赋予品牌更强的人格化属性。国际品牌如苹果和三星,在品牌文化建设和人格化塑造方面值得学习。其次,需更加重视不同国家和地区ESG标准的差异,并制定相应的策略。最后,应在经营理念上保持务实态度,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力,采取动态平衡策略。
总而言之,中国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取得的成功,与其创新能力、全产业链优势以及“Glocal”战略密不可分。未来,持续关注ESG,践行长期主义,并补足品牌文化建设等短板,将是它们在全球化征程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