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安“家丑”外扬:Web3反腐大幕,谁是下一个?
Web3 大廠開始「祛腐」:幣安的首次公開與行業效仿
在 Web3 世界,交易所巨頭們似乎終於意識到了內部「清掃」的重要性。幣安最近公開通報了一起員工利用職務便利進行內幕交易的事件,涉事員工已被停職,並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。儘管此前幣安內部腐敗的傳聞屢見不鮮,但這次是幣安首次公開內部交易的細節,展現出「祛腐」的決心。
在幣安帶頭處罰員工內幕交易後,火幣等其他交易所也表示將會效仿。然而,與 Web2 巨頭們常態化的反腐行動相比,Web3 大廠的「祛腐」之路才剛剛開始。這或許預示著,在監管壓力日漸增大、社群對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,Web3 領域也將掀起一場反腐風暴。 Web3 大廠開始「祛腐」:幣安的首次公開與行業效仿
在 Web3 世界,交易所巨頭們似乎終於意識到了內部「清掃」的重要性。幣安最近公開通報了一起員工利用職務便利進行內幕交易的事件,涉事員工已被停職,並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。儘管此前幣安內部腐敗的傳聞屢見不鮮,但這次是幣安首次公開內部交易的細節,展現出「祛腐」的決心。
在幣安帶頭處罰員工內幕交易後,火幣等其他交易所也表示將會效仿。然而,與 Web2 巨頭們常態化的反腐行動相比,Web3 大廠的「祛腐」之路才剛剛開始。這或許預示著,在監管壓力日漸增大、社群對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,Web3 領域也將掀起一場反腐風暴。
幣安員工內幕交易事件:舉報、調查與社群爆料
事件起因:內部消息洩露與提前交易
根據幣安的公告,這次「祛腐」行動源於兩天前的舉報。涉事員工來自幣安近期重點發展的 Binance Wallet 團隊,他曾任職於 BNB Chain 的業務開發部門。該員工利用其在先前職位上獲得的信息,提前購買了某個項目的代幣,並在項目公告發布後迅速出售,從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。
幣安的反應:停職、追責與獎勵舉報人
對於這起內幕交易事件,幣安的處理方式是立即將該員工停職,並表示可能會對其採取法律追責。此外,幣安還對四位「吹哨人」給予了總計 10 萬美元的獎勵,並為社群提供了官方的舉報渠道,鼓勵公眾監督。
社群的聲音:鏈上證據與提前揭露
值得注意的是,在幣安官方收到舉報之前,已經有多位推特用戶公開揭露了這起員工內幕交易事件。例如,@pycharts 和 @BroLeonAus 都分享了鏈上證據,直指幣安錢包業務拓展及增長部門的員工 Freddie Ng 參與了 $UUU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。
@BroLeonAus 甚至詳細梳理了 Freddie Ng 的作案手法:他推測 Freddie Ng 提前得知了 \(UUU 即將拉盤的消息,便使用其小號地址,在低位開盤後以 10 個 BNB 的成本購買了價值 31.2 萬美元的 \)UUU,然後將這些代幣轉入洗錢錢包,並通過 Bitget 錢包在高位賣出,第一筆交易就獲利了 181.4 個 BNB,價值約 11 萬美元。
此外,Freddie Ng 還將剩餘的 $UUU 分發到 8 個不同的地址,每個地址的價值都在數萬美元不等。社群用戶之所以能發現 Freddie Ng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,是因為他用於購買「老鼠倉」的錢包,是使用 121 天前實名的錢包 freddieng.bn。 Web3 大廠開始「祛腐」:幣安的首次公開與行業效仿
在 Web3 世界,交易所巨頭們似乎終於意識到了內部「清掃」的重要性。幣安最近公開通報了一起員工利用職務便利進行內幕交易的事件,涉事員工已被停職,並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。儘管此前幣安內部腐敗的傳聞屢見不鮮,但這次是幣安首次公開內部交易的細節,展現出「祛腐」的決心。
在幣安帶頭處罰員工內幕交易後,火幣等其他交易所也表示將會效仿。然而,與 Web2 巨頭們常態化的反腐行動相比,Web3 大廠的「祛腐」之路才剛剛開始。這或許預示著,在監管壓力日漸增大、社群對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,Web3 領域也將掀起一場反腐風暴。
幣安員工內幕交易事件:舉報、調查與社群爆料
事件起因:內部消息洩露與提前交易
根據幣安的公告,這次「祛腐」行動源於兩天前的舉報。涉事員工來自幣安近期重點發展的 Binance Wallet 團隊,他曾任職於 BNB Chain 的業務開發部門。該員工利用其在先前職位上獲得的信息,提前購買了某個項目的代幣,並在項目公告發布後迅速出售,從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。
幣安的反應:停職、追責與獎勵舉報人
對於這起內幕交易事件,幣安的處理方式是立即將該員工停職,並表示可能會對其採取法律追責。此外,幣安還對四位「吹哨人」給予了總計 10 萬美元的獎勵,並為社群提供了官方的舉報渠道,鼓勵公眾監督。
社群的聲音:鏈上證據與提前揭露
值得注意的是,在幣安官方收到舉報之前,已經有多位推特用戶公開揭露了這起員工內幕交易事件。例如,@pycharts 和 @BroLeonAus 都分享了鏈上證據,直指幣安錢包業務拓展及增長部門的員工 Freddie Ng 參與了 $UUU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。
@BroLeonAus 甚至詳細梳理了 Freddie Ng 的作案手法:他推測 Freddie Ng 提前得知了 \(UUU 即將拉盤的消息,便使用其小號地址,在低位開盤後以 10 個 BNB 的成本購買了價值 31.2 萬美元的 \)UUU,然後將這些代幣轉入洗錢錢包,並通過 Bitget 錢包在高位賣出,第一筆交易就獲利了 181.4 個 BNB,價值約 11 萬美元。
此外,Freddie Ng 還將剩餘的 $UUU 分發到 8 個不同的地址,每個地址的價值都在數萬美元不等。社群用戶之所以能發現 Freddie Ng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,是因為他用於購買「老鼠倉」的錢包,是使用 121 天前實名的錢包 freddieng.bn。
幣安過往的「祛腐」措施:公開聲明與內部審查
此前的質疑:RON 上市風波
事實上,幣安等交易所的員工利用職務之便進行內幕交易的爆料並非新鮮事。每一次社群和公眾的監督和檢舉,都在倒逼幣安加強「祛腐」的力度。例如,去年 2 月,RON 在幣安上市後價格大幅下跌,引發了社群對「老鼠倉」的質疑。儘管幣安當時回應稱這是一場「烏龍」,但也借此正式公開聲明會重視貪腐問題。
幣安的回應:加強管理、取消上幣與激勵舉報
幣安當時提出的具體「祛腐」措施主要有三點:加強上幣團隊的管理與防火牆隔離;對於項目上幣信息洩露的情況,將會取消該項目的上幣資格;懸賞舉報人,激勵公眾監督。
更早的舉報:Binance Labs 的貪腐指控
今年年初,一位名為 Qwertyuiopasdfghj 的作者在 Medium 上發布了一封公開舉報信,直指 Binance Labs(現已更名為 YZi Labs)涉嫌重大「內部貪腐」。舉報信中提到,Binance Labs 的多個高層和被投項目方勾結進行利益輸送。
幣安的回應:歡迎舉證與內部審計
幣安雖然並未就此舉報事件進行公開調查和公示結果,但在 Binance Labs 更名為 YZi Labs 後表示,Labs 的員工信息都是公開的,歡迎提供證據進行舉證,並且可以直接向趙長鵬、何一舉報。何一也在年初的 Space 中提到,幣安過去兩年進行過超過 120 例內部審查,解聘違規員工超過 60 人,追回超過 3000 萬美元的違規所得。然而,幣安過去並未公開貪腐細節。近日針對 Binance Wallet 團隊員工內幕交易細節的披露,或許是幣安「祛腐」的一個信號。 Web3 大廠開始「祛腐」:幣安的首次公開與行業效仿
在 Web3 世界,交易所巨頭們似乎終於意識到了內部「清掃」的重要性。幣安最近公開通報了一起員工利用職務便利進行內幕交易的事件,涉事員工已被停職,並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。儘管此前幣安內部腐敗的傳聞屢見不鮮,但這次是幣安首次公開內部交易的細節,展現出「祛腐」的決心。
在幣安帶頭處罰員工內幕交易後,火幣等其他交易所也表示將會效仿。然而,與 Web2 巨頭們常態化的反腐行動相比,Web3 大廠的「祛腐」之路才剛剛開始。這或許預示著,在監管壓力日漸增大、社群對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,Web3 領域也將掀起一場反腐風暴。
幣安員工內幕交易事件:舉報、調查與社群爆料
事件起因:內部消息洩露與提前交易
根據幣安的公告,這次「祛腐」行動源於兩天前的舉報。涉事員工來自幣安近期重點發展的 Binance Wallet 團隊,他曾任職於 BNB Chain 的業務開發部門。該員工利用其在先前職位上獲得的信息,提前購買了某個項目的代幣,並在項目公告發布後迅速出售,從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。
幣安的反應:停職、追責與獎勵舉報人
對於這起內幕交易事件,幣安的處理方式是立即將該員工停職,並表示可能會對其採取法律追責。此外,幣安還對四位「吹哨人」給予了總計 10 萬美元的獎勵,並為社群提供了官方的舉報渠道,鼓勵公眾監督。
社群的聲音:鏈上證據與提前揭露
值得注意的是,在幣安官方收到舉報之前,已經有多位推特用戶公開揭露了這起員工內幕交易事件。例如,@pycharts 和 @BroLeonAus 都分享了鏈上證據,直指幣安錢包業務拓展及增長部門的員工 Freddie Ng 參與了 $UUU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。
@BroLeonAus 甚至詳細梳理了 Freddie Ng 的作案手法:他推測 Freddie Ng 提前得知了 \(UUU 即將拉盤的消息,便使用其小號地址,在低位開盤後以 10 個 BNB 的成本購買了價值 31.2 萬美元的 \)UUU,然後將這些代幣轉入洗錢錢包,並通過 Bitget 錢包在高位賣出,第一筆交易就獲利了 181.4 個 BNB,價值約 11 萬美元。
此外,Freddie Ng 還將剩餘的 $UUU 分發到 8 個不同的地址,每個地址的價值都在數萬美元不等。社群用戶之所以能發現 Freddie Ng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,是因為他用於購買「老鼠倉」的錢包,是使用 121 天前實名的錢包 freddieng.bn。
幣安過往的「祛腐」措施:公開聲明與內部審查
此前的質疑:RON 上市風波
事實上,幣安等交易所的員工利用職務之便進行內幕交易的爆料並非新鮮事。每一次社群和公眾的監督和檢舉,都在倒逼幣安加強「祛腐」的力度。例如,去年 2 月,RON 在幣安上市後價格大幅下跌,引發了社群對「老鼠倉」的質疑。儘管幣安當時回應稱這是一場「烏龍」,但也借此正式公開聲明會重視貪腐問題。
幣安的回應:加強管理、取消上幣與激勵舉報
幣安當時提出的具體「祛腐」措施主要有三點:加強上幣團隊的管理與防火牆隔離;對於項目上幣信息洩露的情況,將會取消該項目的上幣資格;懸賞舉報人,激勵公眾監督。
更早的舉報:Binance Labs 的貪腐指控
今年年初,一位名為 Qwertyuiopasdfghj 的作者在 Medium 上發布了一封公開舉報信,直指 Binance Labs(現已更名為 YZi Labs)涉嫌重大「內部貪腐」。舉報信中提到,Binance Labs 的多個高層和被投項目方勾結進行利益輸送。
幣安的回應:歡迎舉證與內部審計
幣安雖然並未就此舉報事件進行公開調查和公示結果,但在 Binance Labs 更名為 YZi Labs 後表示,Labs 的員工信息都是公開的,歡迎提供證據進行舉證,並且可以直接向趙長鵬、何一舉報。何一也在年初的 Space 中提到,幣安過去兩年進行過超過 120 例內部審查,解聘違規員工超過 60 人,追回超過 3000 萬美元的違規所得。然而,幣安過去並未公開貪腐細節。近日針對 Binance Wallet 團隊員工內幕交易細節的披露,或許是幣安「祛腐」的一個信號。
公開「祛腐」的意義:重建信任與應對合規壓力
在財富效應逐漸減弱以及合規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,公開「祛腐」可能是幣安等頭部交易所重建社群信任的最佳方式之一。通過公開透明地處理內部貪腐問題,交易所可以向社群證明其對公平交易和誠信經營的承諾,從而贏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。 Web3 大廠開始「祛腐」:幣安的首次公開與行業效仿
在 Web3 世界,交易所巨頭們似乎終於意識到了內部「清掃」的重要性。幣安最近公開通報了一起員工利用職務便利進行內幕交易的事件,涉事員工已被停職,並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。儘管此前幣安內部腐敗的傳聞屢見不鮮,但這次是幣安首次公開內部交易的細節,展現出「祛腐」的決心。
在幣安帶頭處罰員工內幕交易後,火幣等其他交易所也表示將會效仿。然而,與 Web2 巨頭們常態化的反腐行動相比,Web3 大廠的「祛腐」之路才剛剛開始。這或許預示著,在監管壓力日漸增大、社群對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,Web3 領域也將掀起一場反腐風暴。
幣安員工內幕交易事件:舉報、調查與社群爆料
事件起因:內部消息洩露與提前交易
根據幣安的公告,這次「祛腐」行動源於兩天前的舉報。涉事員工來自幣安近期重點發展的 Binance Wallet 團隊,他曾任職於 BNB Chain 的業務開發部門。該員工利用其在先前職位上獲得的信息,提前購買了某個項目的代幣,並在項目公告發布後迅速出售,從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。
幣安的反應:停職、追責與獎勵舉報人
對於這起內幕交易事件,幣安的處理方式是立即將該員工停職,並表示可能會對其採取法律追責。此外,幣安還對四位「吹哨人」給予了總計 10 萬美元的獎勵,並為社群提供了官方的舉報渠道,鼓勵公眾監督。
社群的聲音:鏈上證據與提前揭露
值得注意的是,在幣安官方收到舉報之前,已經有多位推特用戶公開揭露了這起員工內幕交易事件。例如,@pycharts 和 @BroLeonAus 都分享了鏈上證據,直指幣安錢包業務拓展及增長部門的員工 Freddie Ng 參與了 $UUU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。
@BroLeonAus 甚至詳細梳理了 Freddie Ng 的作案手法:他推測 Freddie Ng 提前得知了 \(UUU 即將拉盤的消息,便使用其小號地址,在低位開盤後以 10 個 BNB 的成本購買了價值 31.2 萬美元的 \)UUU,然後將這些代幣轉入洗錢錢包,並通過 Bitget 錢包在高位賣出,第一筆交易就獲利了 181.4 個 BNB,價值約 11 萬美元。
此外,Freddie Ng 還將剩餘的 $UUU 分發到 8 個不同的地址,每個地址的價值都在數萬美元不等。社群用戶之所以能發現 Freddie Ng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,是因為他用於購買「老鼠倉」的錢包,是使用 121 天前實名的錢包 freddieng.bn。
幣安過往的「祛腐」措施:公開聲明與內部審查
此前的質疑:RON 上市風波
事實上,幣安等交易所的員工利用職務之便進行內幕交易的爆料並非新鮮事。每一次社群和公眾的監督和檢舉,都在倒逼幣安加強「祛腐」的力度。例如,去年 2 月,RON 在幣安上市後價格大幅下跌,引發了社群對「老鼠倉」的質疑。儘管幣安當時回應稱這是一場「烏龍」,但也借此正式公開聲明會重視貪腐問題。
幣安的回應:加強管理、取消上幣與激勵舉報
幣安當時提出的具體「祛腐」措施主要有三點:加強上幣團隊的管理與防火牆隔離;對於項目上幣信息洩露的情況,將會取消該項目的上幣資格;懸賞舉報人,激勵公眾監督。
更早的舉報:Binance Labs 的貪腐指控
今年年初,一位名為 Qwertyuiopasdfghj 的作者在 Medium 上發布了一封公開舉報信,直指 Binance Labs(現已更名為 YZi Labs)涉嫌重大「內部貪腐」。舉報信中提到,Binance Labs 的多個高層和被投項目方勾結進行利益輸送。
幣安的回應:歡迎舉證與內部審計
幣安雖然並未就此舉報事件進行公開調查和公示結果,但在 Binance Labs 更名為 YZi Labs 後表示,Labs 的員工信息都是公開的,歡迎提供證據進行舉證,並且可以直接向趙長鵬、何一舉報。何一也在年初的 Space 中提到,幣安過去兩年進行過超過 120 例內部審查,解聘違規員工超過 60 人,追回超過 3000 萬美元的違規所得。然而,幣安過去並未公開貪腐細節。近日針對 Binance Wallet 團隊員工內幕交易細節的披露,或許是幣安「祛腐」的一個信號。
公開「祛腐」的意義:重建信任與應對合規壓力
在財富效應逐漸減弱以及合規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,公開「祛腐」可能是幣安等頭部交易所重建社群信任的最佳方式之一。通過公開透明地處理內部貪腐問題,交易所可以向社群證明其對公平交易和誠信經營的承諾,從而贏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。
Web2 巨頭的「祛腐」經驗:常態化與系統化
貪腐問題一直是大型公司難以根除的頑疾。相比於 Web3 公司,傳統 Web2 巨頭們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了「祛腐」行動,並且已經將其常態化。
監督機制:專門部門、舉報制度與公開通報
自阿里巴巴 2012 年設立集團「廉政合規部」以來,其他互聯網巨頭也陸續跟進,開始了正式的「祛腐」工作。互聯網巨頭們通常會採取以下幾種常見的「祛腐」手段:成立專門的「祛腐」調查部門,建立內部舉報機制,並且定期公布反舞弊通報。
激勵舉報:專項基金與獎勵
例如,京東設立了每年 1000 萬元的「祛腐」獎勵專項基金,對舉報個人或單位違規行為的人員進行獎勵。近期,字節跳動也公示了 2024 年公司的舞弊結果報告,詳細呈現了被辭退和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的違規員工數量,以及違規行為的類型和涉及的重點領域分析,例如採購環節腐敗、技術權力變現、職務侵佔以及信息黑市交易等。
聯合行動:黑名單制度
此外,互聯網公司還會推出聯合行動與黑名單制度。例如,騰訊、百度、美團、京東等公司聯合發起了陽光誠信聯盟,目前已有近 800 家企業參與,共同上傳和共享失信員工名單。
技術應用: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監控
為了更有效地發現和處置舞弊行為,互聯網公司還會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,對內部運營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。例如,字節跳動建立了專用數據庫,監察人員可以從中檢索數據,系統還會自動識別風險並推送給業務負責人。
合規意識:內部培訓
除了監督之外,互聯網公司還會定期進行內部培訓,提高員工的合規意識。 Web3 大廠開始「祛腐」:幣安的首次公開與行業效仿
在 Web3 世界,交易所巨頭們似乎終於意識到了內部「清掃」的重要性。幣安最近公開通報了一起員工利用職務便利進行內幕交易的事件,涉事員工已被停職,並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。儘管此前幣安內部腐敗的傳聞屢見不鮮,但這次是幣安首次公開內部交易的細節,展現出「祛腐」的決心。
在幣安帶頭處罰員工內幕交易後,火幣等其他交易所也表示將會效仿。然而,與 Web2 巨頭們常態化的反腐行動相比,Web3 大廠的「祛腐」之路才剛剛開始。這或許預示著,在監管壓力日漸增大、社群對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,Web3 領域也將掀起一場反腐風暴。
幣安員工內幕交易事件:舉報、調查與社群爆料
事件起因:內部消息洩露與提前交易
根據幣安的公告,這次「祛腐」行動源於兩天前的舉報。涉事員工來自幣安近期重點發展的 Binance Wallet 團隊,他曾任職於 BNB Chain 的業務開發部門。該員工利用其在先前職位上獲得的信息,提前購買了某個項目的代幣,並在項目公告發布後迅速出售,從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。
幣安的反應:停職、追責與獎勵舉報人
對於這起內幕交易事件,幣安的處理方式是立即將該員工停職,並表示可能會對其採取法律追責。此外,幣安還對四位「吹哨人」給予了總計 10 萬美元的獎勵,並為社群提供了官方的舉報渠道,鼓勵公眾監督。
社群的聲音:鏈上證據與提前揭露
值得注意的是,在幣安官方收到舉報之前,已經有多位推特用戶公開揭露了這起員工內幕交易事件。例如,@pycharts 和 @BroLeonAus 都分享了鏈上證據,直指幣安錢包業務拓展及增長部門的員工 Freddie Ng 參與了 $UUU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。
@BroLeonAus 甚至詳細梳理了 Freddie Ng 的作案手法:他推測 Freddie Ng 提前得知了 \(UUU 即將拉盤的消息,便使用其小號地址,在低位開盤後以 10 個 BNB 的成本購買了價值 31.2 萬美元的 \)UUU,然後將這些代幣轉入洗錢錢包,並通過 Bitget 錢包在高位賣出,第一筆交易就獲利了 181.4 個 BNB,價值約 11 萬美元。
此外,Freddie Ng 還將剩餘的 $UUU 分發到 8 個不同的地址,每個地址的價值都在數萬美元不等。社群用戶之所以能發現 Freddie Ng 的「老鼠倉」行為,是因為他用於購買「老鼠倉」的錢包,是使用 121 天前實名的錢包 freddieng.bn。
幣安過往的「祛腐」措施:公開聲明與內部審查
此前的質疑:RON 上市風波
事實上,幣安等交易所的員工利用職務之便進行內幕交易的爆料並非新鮮事。每一次社群和公眾的監督和檢舉,都在倒逼幣安加強「祛腐」的力度。例如,去年 2 月,RON 在幣安上市後價格大幅下跌,引發了社群對「老鼠倉」的質疑。儘管幣安當時回應稱這是一場「烏龍」,但也借此正式公開聲明會重視貪腐問題。
幣安的回應:加強管理、取消上幣與激勵舉報
幣安當時提出的具體「祛腐」措施主要有三點:加強上幣團隊的管理與防火牆隔離;對於項目上幣信息洩露的情況,將會取消該項目的上幣資格;懸賞舉報人,激勵公眾監督。
更早的舉報:Binance Labs 的貪腐指控
今年年初,一位名為 Qwertyuiopasdfghj 的作者在 Medium 上發布了一封公開舉報信,直指 Binance Labs(現已更名為 YZi Labs)涉嫌重大「內部貪腐」。舉報信中提到,Binance Labs 的多個高層和被投項目方勾結進行利益輸送。
幣安的回應:歡迎舉證與內部審計
幣安雖然並未就此舉報事件進行公開調查和公示結果,但在 Binance Labs 更名為 YZi Labs 後表示,Labs 的員工信息都是公開的,歡迎提供證據進行舉證,並且可以直接向趙長鵬、何一舉報。何一也在年初的 Space 中提到,幣安過去兩年進行過超過 120 例內部審查,解聘違規員工超過 60 人,追回超過 3000 萬美元的違規所得。然而,幣安過去並未公開貪腐細節。近日針對 Binance Wallet 團隊員工內幕交易細節的披露,或許是幣安「祛腐」的一個信號。
公開「祛腐」的意義:重建信任與應對合規壓力
在財富效應逐漸減弱以及合規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,公開「祛腐」可能是幣安等頭部交易所重建社群信任的最佳方式之一。通過公開透明地處理內部貪腐問題,交易所可以向社群證明其對公平交易和誠信經營的承諾,從而贏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。
Web2 巨頭的「祛腐」經驗:常態化與系統化
貪腐問題一直是大型公司難以根除的頑疾。相比於 Web3 公司,傳統 Web2 巨頭們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了「祛腐」行動,並且已經將其常態化。
監督機制:專門部門、舉報制度與公開通報
自阿里巴巴 2012 年設立集團「廉政合規部」以來,其他互聯網巨頭也陸續跟進,開始了正式的「祛腐」工作。互聯網巨頭們通常會採取以下幾種常見的「祛腐」手段:成立專門的「祛腐」調查部門,建立內部舉報機制,並且定期公布反舞弊通報。
激勵舉報:專項基金與獎勵
例如,京東設立了每年 1000 萬元的「祛腐」獎勵專項基金,對舉報個人或單位違規行為的人員進行獎勵。近期,字節跳動也公示了 2024 年公司的舞弊結果報告,詳細呈現了被辭退和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的違規員工數量,以及違規行為的類型和涉及的重點領域分析,例如採購環節腐敗、技術權力變現、職務侵佔以及信息黑市交易等。
聯合行動:黑名單制度
此外,互聯網公司還會推出聯合行動與黑名單制度。例如,騰訊、百度、美團、京東等公司聯合發起了陽光誠信聯盟,目前已有近 800 家企業參與,共同上傳和共享失信員工名單。
技術應用: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監控
為了更有效地發現和處置舞弊行為,互聯網公司還會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,對內部運營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。例如,字節跳動建立了專用數據庫,監察人員可以從中檢索數據,系統還會自動識別風險並推送給業務負責人。
合規意識:內部培訓
除了監督之外,互聯網公司還會定期進行內部培訓,提高員工的合規意識。
Web3 的「祛腐」之路:任重道遠,亟需常態化與系統化
相比於 Web2 領域,以幣安等為首的 Web3 交易所涉及金融交易,這使得內部員工更容易產生貪腐的動機和手段。因此,Web3 大廠們確實需要帶頭將「祛腐」常態化和系統化。這不僅是為了維護社群的利益,更是為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